05
2025
08

九游体育app娱乐遂组织出书了“李学勤经典著述丛书”-九游「中国」jiuyou·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发布日期:2025-08-05 06:08    点击次数:182

施行简介

该书是一部西宾、意会、比拟和估价总共东说念主类娴雅历史布景下中国古代娴雅特点和价值的经典著述,主要触及中国上古时辰的考古发现与历史文化、华夏与迢遥地区的文化交流、早期的中外关系等施行。

全书共分六篇,鉴识为论古代娴雅、精巧的古玉、新近考古发现、华夏之外的古文化、国外文物拾珍、续见新知。本书第一版即激发广大读者的厉害反响,“走出疑古”的意识成为现代的一种学术念念潮,产生了宽泛而深刻的影响。该书荣获第四届国度典籍奖提名奖。

目 录

导论 走出疑古期间

——在一次学术谈话会上的发言

一、考古与念念想文化研究

二、两种考古凭证

三、学术史的再意识

四、旧书新证(甲骨金文)

五、旧书新证(简牍帛书)

六、结语:走出“疑古”期间

第一篇 论古代娴雅

一、中国古代娴雅的发源

二、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

三、古本《竹书编年》与夏代史

四、商代史和甲骨学研究估量

五、夏商周离咱们有多远

六、六合之中

七、对于《周易》的几个问题

八、西方中国古代研究的新趋向

第二篇 精巧的古玉

一、良渚文化玉器与贪馋纹的演变

二、论良渚文化玉器象征

三、吉斯拉玉琮的精巧

四、论含山凌家滩玉龟、玉版

五、论香港大湾新出牙璋及相干问题

六、太保玉戈与江汉的征战

第三篇 新近考古发现

一、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发源

二、论二里头文化的贪馋纹铜饰

三、商末周初的多穿戈

四、克罍克盉的几个问题

五、再谈洪洞坊堆村有字卜骨

六、邢台新发现的西周甲骨文

七、史密簋铭所记西周遑急史实

八、三门峡虢墓新发现与虢国史

九、益门村金、玉器纹饰研究

第四篇 华夏之外的古文化

一、多彩的古代地区文化

二、非华夏地区青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

三、三星堆与蜀国古史听说

四、《帝系》听说与蜀文化

五、禹生石纽说的历史布景

六、商文化怎样传入四川

七、三星堆贪馋纹的分析

八、新干大洋洲商墓的些许问题

九、丰富多彩的吴文化

十、宜侯夨簋的东说念主与地

十一、安徽南部的青铜文化

十二、论擂饱读墩尊盘的性质

第五篇 国外文物拾珍

一、针刻纹三角援戈偏执他

二、鲜簋的初步研究

三、楚王酓审盏及相干问题

四、古镜分缘

五、阿富汗席巴尔甘出土的一面汉镜

六、韩国金海出土的西汉铜鼎

七、力、耒和踏锄

八、日本胆泽城古迹出土《古文孝经》论介

第六篇 续见新知

一、良渚文化与娴雅定义

二、商周青铜器与文化圈

三、论洋县范坝铜牙璋等问题

四、重论夷方

五、秦封泥与秦印

六、商代夷方的名号和地望

七、城固两罍铭文的研究

八、对于鹿邑太清宫大墓墓主的臆想

九、释楚帛书中的女娲

十、对于绵阳双包山汉墓墓主的臆想

十一、谈“信古、疑古、释古”

十二、对《走出疑古期间》的几点阐明

附录 本书所收论文出处

辽宁大学出书社1994年版跋文

辽宁大学出书社1997年纠正本跋

长春出书社2007年版书后

出书阐明

李学勤先生(1933—2019)是现代盛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笔墨学家、古文件学家和汲引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弥远戮力于中国古代娴雅的研究,在多学科范畴都作念出了草创性的孝顺,为中国粹术做事留住了丰富而可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金钱。

李学勤先生的一系列学术著述,曾先后在各大出书社出书,有的还重版、三版,深受读者宽泛关注和接待。跟着时光荏苒,有些著述当前在市面上已难觅其踪。

算作一家和先生屡次招引的出书社,屡有回电垂询先生多年前的旧作。咱们深感有职守持续作念好杰作力作的重版传播责任,以飨读者,以广流传,遂组织出书了“李学勤经典著述丛书”,收入《比拟考古学杂文》《走出疑古期间》《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四海寻珍》《夏商周年代学条记》《周易溯源》等一系列先生的代表作品。

《走出疑古期间》是李学勤先生辩论中国古代考古发现和娴雅特点的一部高质料学术著述,主要触及中国上古时辰的考古发现与历史文化、华夏与迢遥地区的文化交流、早期的中外关系等施行。

书名来自李学勤先生1992年在一次袖珍学术谈话会上的发言,该发言自后经李零和魏赤两位先生整理,以“走出疑古期间”为题,发表于1992年出书的《中国文化》第7期。本书第一版时即选择了这一标题算作书名。

本书出书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厉害反响,“走出疑古”的意识已成为现代的一种学术念念潮,对学术界产生了宽泛而深刻的影响。许多大学的历史、考古、形而上学等院系把本书算作本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列为必念书目。1999年,本书荣获第四届国度典籍奖提名奖。

本书1994年由辽宁大学出书社出书,1997年纠正重版,2007年由长春出书社纠正出书,后全文收入李学勤先新手定,于2023年在江西汲引出书社出书的《李学勤文集》。

本次重版,选据蓝本为《李学勤文集》。为展现李学勤先生学术之进路与历史之原貌,咱们充分尊重先生的学术不雅点、行文俗例、谈话格调,以及其时谈话笔墨的俗例用法,对全书进行了恰当编校,并从头遐想开本版式,以最大的致力小器、传播先生的学术后果,向先生致意。

自 序

《走出疑古期间》这本书,是我最近几年持续探索中国古代娴雅的铁心。

我自知研究武艺有限,所及鸿沟仅仅中国古代娴雅的前段,即自娴雅发源到汉代初年。中国娴雅的这一段十分巨大色泽,对我来说如同瞭望海洋,竭尽眼力也难见其边缘。

这几年岁务繁多,能战役到的不外几个课题,因此我便把本书划为五篇:

第一篇是对于古代娴雅发源偏执早期的发展。

中国娴雅的始源,二三十年来一直是国表里学界关心的题目,争论许多。篇中第一节《中国古代娴雅的发源》抽象了我一系列小文的不雅点,勾勒了相干观念的轮廓。书里还有几节和这个题目相干,如第二篇第二、第三两节论良渚文化象征,就触及笔墨的发源。

古玉的研究,连年随考古发现的加多而有赶紧发扬。玉器在中国古代有非凡遑急的意旨,折服这方面的研究不久将与青铜器研究并驾皆驱。我作念的少许责任,大都是对于早期玉器的,现划为第二篇。

最新考古发现多对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我以武艺所及,有选拔地作念了一些西宾。本书第三篇中谈到的,如濮阳西水坡墓与天文的四象、北京琉璃河金文与周初封燕、三门峡上村岭墓与虢国史事等,但愿引起环球的酷好酷好。

对华夏地区之外的考古发现,第四篇各节用了较多力量去探讨。尤其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两项遑急发现,事实上照旧转变了东说念主们心目中其时历史文化的面庞,我以为有必要从多种层面和角度辩论研究。

不雅察和研究国外发现或储藏的中国文物,亦然我频繁的责任之一。本书第五篇各节所论,有的是流散到番邦的中国珍品,有的是境出门土的中国文物,大约与中国文化相干可资比拟的文物。

在本书各篇节中,我看护谈几个问题,记在这里,以供读者参考:

一、上古时辰的天地论(cosmology)。中国汉畴昔对天地的意识,有其显着的特征,富于形而上学和科学史的意旨。其时一些不雅念渊源久远,不错追忆到很迂腐的时辰。本书第二篇第四节《论含山凌家滩玉龟、玉版》、第三篇第一节《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发源》等,均与之相干。前者曾以“A Neolithic Jade Plaque and Ancient Chinese Cosmology”为题,在1992年好意思国亚洲研究协会年会上回报过。

二、贪馋纹的演变。所谓贪馋纹,在中国考古学、好意思术史、神话学等学科中,都有遑急的位置,但其性质和起源迄今不很明晰。本书几处对此试作念研讨,如第二篇第一节《良渚文化玉器与贪馋纹的演变》,主旨曾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珀西沃·大卫基金会召开的“商代青铜器纹饰的意旨”辩论会上提议。另外第三篇第二节、第四篇第七节等,也有触及这一问题。

三、华夏与迢遥地区文化的交流。灿烂的中国古代娴雅,是各民族、各地区的东说念主民共同竖立的。我一直方针古代华夏地区与迢遥地区的文化间存在着双向的传播影响。华夏文化厉害地影响到很远方的地区,同期在华夏也能找到源于迢遥地区的许多文化要素。书中较多篇节谈到这个观念,而以第四篇更聚集些。

四、早期的中外关系。本书第五篇论介了日本、韩国、阿富汗发现的些许文物,皆与其时中外的文化商业相干。比如日本、阿富汗出土的铜镜,可补充1991年出书的拙著《比拟考古学杂文》的一些叙述。日前我写了一篇小文,根据最新公布的材料,谈及商朝通向东南亚的说念路,似可与“西南丝绸之路”相证,可惜其施行已不足纳入本书了。比拟考古学方面的试探,我很想持续下去。

这里还应谈一下本书的标题。两年畴昔,我在一次谈话会上发言,整理后冠以此题,当前已用作本书导论。从这个标题委实容易理料到先生30年代对于“信古、疑古、释古”的提法,我在导论中也如实引述了冯先生的话。

冯友兰先生这一视力见于《古史辨》第6册序,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看护。信古、疑古、释古,指的是怎样看待文件记录的古代历史文化的问题。疑古是晚清今文经学一片领先倡导的一种念念潮,反对古东说念主对文件一味尊信,条目就古史强大作念感性的审查。疑古念念潮在念念想史上起过很大的跨越作用,但因怀疑过度,未免形成古史的空缺。

这一念念潮的影响潜入,要对古代历史文化作念出谦洁奉公的评价,不行不解脱相干不雅点的拘谨。冯先生提议以释古代替疑古,确具明见。如我在导论所说,有东说念主建议把释古改为考古,考古是释古的要害方面,不外释古的含义比考古要更为宽泛。

我时常悬想,冯友兰先生的提法应该和他任教多年的清华大学学风相干。环球知说念,1925年清华国粹研究院建设,导师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讲师为李济。

那时,梁任公在清华执教有年,他以往曾招供“对至今体裁派为粗暴的宣传畅通”,但他这时的课本《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谈论已较握平。

王国维先生对古文等问题作念了许多切实研究,并在《古史新证》中提议以地上、地下材料互相印证的“二重凭证法”。李济先生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古迹,更是中国东说念主自行主握考古发掘之始。清华不少学者对古代的探究,沿着这么的标的发展,为释古之说开了先路。

信古、疑古、释古的提法,照旧是学术史上的公案了。今天的中国考古学、历史学和文件学,都是相配发收场熟的学科。充分疏浚这些学科的后果,将能进一步阐释古代的历史文化。

不仅如斯,咱们还要把中国古代娴雅放到总共东说念主类娴雅历史的布景中,去西宾、意会、比拟和估价,从而作念出具有表面高度的孝顺。这是我弥远企望的缱绻,却苦于力所未及。放在你们眼前的这本小书,只可算是近期责任的一份回报,个中得失,敬请评判见教。

对辽宁大学出书社热心宽恕学术发展的精神,我深为钦佩和感谢。

作家

1994年5月26日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寓所

作家简介

李学勤(1933—2019),我国盛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笔墨学家、古文件学家和汲引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老师,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出书著述40多部,发表论文近2000篇,在古代娴雅、学术史以及出土文件等方面的研究中均有遑急孝顺。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Powered by 九游「中国」jiuyou·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